汽车品牌关系管理,汽车品牌关系管理案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品牌关系管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汽车品牌关系管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中国,一线、二线、三线豪华汽车品牌是怎么区分的?代表是谁?
豪华品牌的「线」是依靠销量分级
国内对于豪华品牌汽车的分级标准比较难以理解,有些知名度较高的高端车被视为二三线,有些性能平平、质量一般的品牌却被视为一线品牌,分级究竟参照些什么呢?其实看得只是销量。而销量的背后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那就是哪个品牌对应了“权贵”。
这是个略显敏感的话题但不得不聊一聊,所谓的“权贵”其实对应的是官员和富商;不论在欧美还是日韩,热门品牌都必然还是公务用车的选项,或者理解为公务用车选择的品牌注定会是热门品牌。比如美国的凯迪拉克与雪佛兰,英国的捷豹路虎和劳斯莱斯,德国的奥迪和奔驰,即便是法国也有DS;公务用车选择了这些品牌,民间*(个人用户市场)则必然会效仿,这是各个文化体系中的共同点,也就是市井文化对庙堂文化的追逐。那么德系汽车则毫毫无疑问的属于一线,因为早期的公务用车主要选项就是大众和奥迪,奔驰宝马沾了它的光,成为了富商的选项。
豪华汽车曾经只有德系车的销量足够高,美系车以林肯(加长车)为主彻底失败,原因主要是这种加长车过于张扬,与中庸的文化理念背道而驰;而凯迪拉克又来得太晚,印象中应当是从2004年才开始与上汽合资,而大众汽车是从1984年开始、一汽奥迪则是从1989年开始。20年的时间足够德系车打稳基础,一旦品牌偏好形成则难以改变;所以美系车始终处于二线,销量以凯迪拉克为主也只是不温不火。
林肯汽车近期才开始新一轮的合资,来得太晚已经没有机会了。
日系汽车是第三阵营的代表车系,以丰田雷克萨斯、日产英菲尼迪、本田讴歌为主,这仨品牌其实没有一个属于高端;因其技术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在欧美市场的价格定位也并不高。其实日系车之所以能打开美洲市场,核心因素正是价格足够低,低端车市场的体量又是最大且巨大的,所以销量始终不错。
在国内车市的日系车同样不被是为高端车系,所以即便强行冲高也无法热销;这些品牌就只能与凯迪拉克看齐,但是在技术层面日系车企曾经一度非常依赖美国车企,时至目前的技术水平也要逊色一些。所以在个人用户的小众市场中也是表现更差,比凯迪拉克还是要差一些的。
中国高端汽车品牌目前不分“线”
1、定位豪华品牌并被消费者认可
2、销量阵营
没有三线品牌。
国际市场bba毫无悬念豪华品牌且销量第一阵营,如果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等二线品牌在销量上能达到第一阵营就是一线品牌。
短时期众多二线品牌难以冲击bba一线品牌地位,如雷克萨斯在美国销量绝对的一线品牌阵营,但全球汽车市场难以做到销量第一阵营。
车的好坏绝对不是凭一线二线来决定的。一线豪华品***备的是生产规模大、车型丰富、品牌认可度高,选车,选适合自己适用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被一线就一定是最好误导
大众汽车公司旗下共有多少品牌?
2016年,虽然深陷“排放门”丑闻的德国大众在北美的销售大大受挫,但是凭借中国和欧洲市场上的优异表现,大众集团竟在2016年超越日本丰田,成为全球汽车销量最高的的品牌。
而在全球轿车销量排行榜上,前十排行中有五款大众:高尔夫、Polo、捷达、朗逸、帕萨特,五款车型销量加起来近340万销量,占大众销量的1/3以上份额。
看了以上的数据是不是感到了惊讶,其实,这只是大众汽车品牌一部分。大众旗下的汽车品牌包括很多,下面咱们就一一盘点。
奥迪,无论跑在哪里,都是自带大众家族光环的,奥迪作为大众旗下最最赚钱的企业之一,每年给大众集团带来巨额的利润,我们看看路上跑的奥迪车就能明白,奥迪肯定是作为大众集团“嫡长子”般的存在。
保时捷和大众的关系也是有一段特殊的故事。在2008年07月23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做出决定,批准德国保时捷汽车控股股份公司收购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本来是保时捷独大,收购大众集团,没想到由于***困难,却反被大众出资大约80亿欧元(约合113.1亿美元)收购保时捷旗下的跑车业务。两家企业合并后,“保时捷”将成为大众汽车旗下10个汽车品牌之一。所以现在你们看到的911,卡宴,其实都是大众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品牌关系管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品牌关系管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ocusedhomeinspection.com/post/9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