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合并宣传,汽车品牌合并宣传方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品牌合并宣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汽车品牌合并宣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把中华的汽车品牌跟比亚迪合并一下,会发生什么?
以2017年10月中华汽车销量为例,虽然有9款车型,但是销量却集体惨淡,销量最高的是中华H330,10月份卖了2112辆,骏捷FRV在10月勉强过2000辆。
自从11年前华晨骏捷上市一个月订单超过万辆之后,华晨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再未有一款新车掀起过波澜。多年产品更新迭代过慢,营销不给力,造成销量也是逐年萎缩,集体销量惨淡。
华晨中华背靠华晨宝马这棵大树,跟着宝马也学到了一些技术,好好的一副牌,最终却被打烂了,实在让人可惜。
再看看比亚迪的销量情况:
在刚过去的12月,比亚迪新能源车与燃油车销量喜获双丰收。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车1-11月累计销售96617辆。12月,宋DM、秦、唐等新能源车的交付量就超过20000辆。
新能源给力,燃油车也稳步提升,大美7座车宋MAX上市以来人气持续高涨,12月订单突破25000辆,并包揽了"最美自主MPV"、"年度最受欢迎MPV"等20项大奖;由宋、元、S7等畅销燃油车组成的比亚迪五星SUV家族,12月环比增长超15%;国民家轿F3月销持续破10000辆。至今,比亚迪已圆了450万家庭的汽车梦。
在定位上,比亚迪不再是一家电池公司,也不仅仅是一家车企,而是“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开创者”。目前,比亚迪的事业群已经涵盖云轨、乘用车、商用车、电子、电池,此次架构重组,旨在新能源全产业链深度布局。
综上所述,比亚迪和中华品牌合并,对中华品牌影响大点,可以获得比亚迪技术支持;对比亚迪来说,或许有可能和宝马的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华晨中华属于国企,而且宝马每年给华晨带来了很大的利润,所以中华品牌和比亚迪合并的可能性不大。
不太看好二者合作,是乎有点不伦不类,或有一种一山不容二虎之势;或是怕BYD在国际国内的风头正劲优势,被化于清风细雨之中(如一汽夏利合作,现在局面世人如何平说?),或有人说把二者商标合二为一是一个不错的构思,可能会产生一个国际大品牌,对了!这就是一种强强合作?或者有人说:二者皆有窥探、觊觎他人隐私之隐思,当然这完全是局外人的猜想?由于不是专业人士,且完全不清楚二者生产的各种车型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不能贸然评论二者在市场上的口碑,而只是纯粹占在一个老百姓的角度看待一些问题。如何看待二者合作问题,让我们无意间想起了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如我们人类的发展进化历史,不管是宇宙大爆炸、还是猴变猿、猿变人的人类进化史,说白了,是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历史;而任何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进则退的历史,是一个强者更强的历史,如果不这样,时代如何进步,历史的车轮如何向前发展。好像这么多年来老百姓对一些事情已见怪不怪了,也顺其自然了,也都心平气和了,感觉商家之争,企业之争,他们不就是:哦!他们就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今天打的你不亦乐乎、面红耳赤,明天又是一团和气,天造地方一对,不去理会他们了,让他们各个粉墨登场、尽情演绎吧!君不见城墙上的大王旗要倒?君不见有人要另立山头?君不见城墙上又竖起大王旗?君不见国内市场不行国外走?这几年老百姓们都长见识了,他们也不太小气了。想是只要:不管你是什么企业只要为国为民,为中华民族复兴,出力、出钱!老百姓就会举双手、双脚拥护。请企业管理者们,请继续进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活动。继续努力,该兼并的兼并;该重组的重组;该破产的破产…
两个企业之间合并之后,双品牌独立运营,优势***共享,团队架构保持不变是什么意思?
即是一家公司A被另外一家公司B收购了,但是A的在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品***有影响力,在不影响收购后B公司的收入以及能继续保持A公司原来业务的影响力,故通过保持A公司原来产品名或者品牌不变,原来团队保持独立运营,B公司不进行干预和插手。具体例子可参考阿里收购饿了么,腾讯收购Supercell游戏开发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品牌合并宣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品牌合并宣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ocusedhomeinspection.com/post/8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