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互掐,汽车品牌之间的恩怨情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品牌互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汽车品牌互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9月销量快报,长安福特再遭腰斩,百年福特真的要毁于长安吗?
百年福特,一个超过百年历史,在汽车工业化历史上***的品牌!***如福特在中国的没落,长安汽车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下行,福特中国不可能和过去黄金10年的日子好过,但不至没落掉。
福特百年历史,积累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自创立以来处理大大小小的危机的沉淀!2017年福特汽车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韩恺特上任,着重发展皮卡和越野车,导致小轿车搁浅,中国市场也是2年多没有重磅小轿车产品落地,销售情况暂时不是好,但是福特的皮卡车和越野车优势产品,随着国内对皮卡的限制政策的放宽和越野车的普及,福特不至于没落。
刚看了一篇报道,说9月长安福特全系产品批售销量与上月环比增长超46%,终端零售销量保持稳增长,这样看来在整体车市销量遇冷的背景下,还能保持双增长态势,这不也说明了长安福特在逐渐走入正轨。有点耐心吗?别总是看衰好不好???耐心耐心耐心
百年福特毁于长安?
这个朋友不要这样上纲上线。长安福特销量为什么不好,这和福特引入中国市场的车型,在华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很大关系。
真的和长安没有半毛线关系!
正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长安福特卖得差和它前几年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很大关系。
长安福特2016年在中国卖出95.75万辆,销量势头大好,于是他们给2017年定下了百万销量目标。
愿望是极好的,但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市场营销错误,停掉了大部分市场广告。并且,大规模的市场公关活动也停了下来。
这一点对于我来讲,是深有体会的。我记得很清楚,2017年我去了不下60场的新车发布还有试驾活动,长安福特的试驾活动,只有2场,一场是新翼虎的试驾,还有一场是新翼虎的上市。
而2017年恰恰是乘用车市场销量超2000台的第5年,也是进入销量增量瓶颈的第一年。这一年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些自主品牌开始产品和销量的大爆发。
《美国工厂》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最近火起来的《美国工厂》不知道有几个人看了,这部由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在上映后竟意外的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豆瓣评分达到了8.5分。这其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中西方文化的剧烈冲突,无数的细节给观众带来的冲击以及反思。
海报封面
影片以2008年金融危机,通用汽车在俄亥俄州代顿工厂倒闭,整个社区陷入萧条为背景。讲述了中国福耀玻璃集团,接手美国俄亥俄州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将其改为玻璃制作工厂并雇请上千位蓝领美国员工的故事。
看完整部纪录片,对于我来说,除了一些思考,还有些许忧虑。
中美员工差异
由于文化与环境差异,导致中国员工普遍弱势和顺从,企业强势,更容易形成一股合力;美国员工则普遍很强势,虽然我觉得有些诉求很合理(大概是已经受够了资本主义的苦),但太自我中心和锱铢必较,团队协作和执行力不强,群聚却形同一盘散沙。
一个有趣的对比:曹德旺对中国员工说,你们代表的是国家——这是东方式的集体主义;而刘道川对美国人说,更努力工作,未来属于你们每一个人——这是美国梦式的个人主义。
中国过去四十年所取得的辉煌经济成就,和中国人民的吃苦耐劳是分不开的。这种以牺牲个性和部分权益的基础上以求融入整个工厂生产制造的特性,强大的执行力和忍耐力(naicaoxing)极大地提高了工厂的生产力和效率,管理起来也比美国人省心。可以说,每个工人都是庞大生产机器中一个零部件,一起驱动着整个社会机器的快速运转。
反观美国,虽然按曹德旺的说法,美国本地水电费、税费等各方面的费用都比中国便宜,但过于强势的工会组织以及工人多年以来被灌输培养形成的个人主义思维惯性,使得美国工厂的工人更像是一群乌合之众,这种执行力的差异在讲究效率的生产型企业可以说是很致命的。可以说,美国国内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和中国工人相比有着数量级上的差距。美国制造业的衰落,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美国制造业回流问题
第二个是问董事长墙上要不要放中国和美国的国旗,毕竟是最开始的时候,曹董事长觉得“入乡随俗”,不用了,后面影片结尾还是放了。这个点仿佛是在暗示,你想的“入乡随俗”除非是不计利润的亏损,否则没办法“入乡随俗”。所以后面福耀撤掉了美国各类主管人换成了中国人,毕竟让美国人也去中国学习了,但是收效甚微,换完以后反道真的开始获利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品牌互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品牌互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ocusedhomeinspection.com/post/8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