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体量,汽车品牌体量排行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品牌体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汽车品牌体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汽车厂家的合并潮即将到来了吗?适合留下哪几个品牌?
首先是吉利汽车,销量国产车冠军车型,19年销量超过136万量,连续3年自主品牌销售量冠军,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打造了中级车模块化架构CMA,开发了很多重量级车型,吉利的CMA模块化架构和大众的MQB,丰田的TNGA并称全球三大架构,三足鼎立。出自CMA架构的车型有吉利星越,沃尔沃XC40,领克全系列车型,他们的性能,做工,整体实力超越大多数合资车。其余的自主品牌没有模块化架构,还没有成功研发,有的也是车辆的生产平台,技术比较落后。吉利旗下还有宝腾汽车,伦敦出租车,路特斯等品牌,实力雄厚。第二就是长城汽车,毕竟销量也是排名第二,旗下的SUV车型畅销多年,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再下来要数比亚迪,比亚迪汽车在电动车方面全球领先,电动大巴销往世界各地,很多世界大厂也找比亚迪进行合作建厂,为的就是比亚迪的电动车方面的核心技术。其他的很多国企车型都是外资车的代工厂,本身的技术方面还不如上述三家车企。
谢提问。
并非合并浪潮到来,而是市场环境下,车企能否生存的问题。
近年来,各车企间强强联合的、抱团取暖的的动作频频发生,其主要目的也是利用彼此优势占有市场谋发展。
市场总是残酷无情的,而最终能在市场谋有一席之地,其必有过人之处,或核心技术、或雄厚资金等,优胜而劣汰。
从以下几方面,讨论能生存的车企品牌:
比如长安长城的合作、比亚迪长安的合作等,其中比亚迪利用电池技术优势,与各车企间均有合作关系,与国外品牌亦有合作(如腾势)。
说实话中国的汽车品牌还是很乱,虽然这两年淘汰了很大一部分车企,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又有很多半死不活的车企想借着这波红利割一把韭菜,也有很多新势力造车企业,在借尸还魂,利用那些已经倒闭的车企手中的生产资质,也想割一把韭菜。
汽车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并不是有钱就能把车造好。归根结底谁掌握了技术,谁就赢得了市场。未来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还将是掌握在那么几家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手中。
5年前在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时期,就有人在热议,未来的中国自主品牌能剩哪几家。经过了多年的市场竞争与淘汰,目前已渐渐的凸显出来了。未来能形成有效竞争力的品牌也就剩下了以长城、长安、吉利、比亚迪、奇瑞、广汽传祺为第一梯队,以江铃、江淮、一汽奔腾、东风风神、北汽绅宝、宝骏、五菱、荣威、名爵为第二梯队,以捷途、东南、启程、红旗、福田、海马等为第三梯队的一些国产品牌。当然还有一些品牌已是名存实亡,即使他们口口声明还没有倒闭,其实也就那么回事罢了。
曾经那些吉奥、飞碟汽车、哈飞、双环、莲花、云雀、富奇、奥克斯汽车、波导汽车等等一些品牌,犹如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市场是无情的,消灭你的不一定是竞争对手。5年后,第一、第二、第三梯队又有多少品牌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呢?
有人说我把五菱归为第二梯队是在抹黑五菱。作为一名汽车修理工,没必要抹黑任何一个品牌,五菱神车享誉大江南北,世人皆知。但是现在五菱已经不是原来的五菱了。所有的技术都是来自通用,除了车标是五菱自己的。按照通用一贯的玩法,换个车标,改个名,到另外一个国家就是通用的新车型了。砸在通用手上的品牌也不是一个两个了。没有自己的技术,话语权终究是受制于人。
这两年汽车市场的低迷也是加速汽车厂家洗牌的一个速度,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那些敢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的先机。那些只想着靠山寨生存各韭菜的企业只会被市场无情的抛弃。
我是风子,我是一名汽车修理工,不吹不黑,修车、用车、养车方面问题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
自主品牌太多,***浪费! 乘用车有6-8家企业足够了!比如比亚迪,吉利,奇瑞,上汽,广汽,长城,国企中的一汽,东风,长安,江淮,北汽一概合并成中国汽车集团。
看好比亚迪!
老牌巨头长安汽车利润崩塌,联手无名新能源品牌能翻身吗?
哈哈,刚写过一篇关于长安汽车2019年市场表现的稿子,借这个问题,再分析一下吧。
长安,崩了。前不久,长安汽车公布的2019年市场业绩显示,过去的一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176万辆,较之2018年的207.4万辆,同比下滑15%。而2018年,长安汽车的总销量较之2017年,同比下降了25.58%。营收方面,这两年,长安汽车的赢利能力也是直线下滑。
2019年长安汽车的全年财报还没有公布,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长安汽车累计营收为451.15亿元,同比下降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6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减少328.83%。2018年,长安汽车全年营收为662.98亿元,同比下降17.14%;净利润约为6.81亿元,同比下降90.46%。
徐平入主长安的这两年,无论是市场表现还是营收情况,长安汽车都已经不复当年之勇。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肯定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最高决策层的“锅”是怎么都甩不掉。2017年7月,“闯关东”不足两年的徐平就再次南下,成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母公司)董事长。
在东风、一汽、长安三大汽车集团董事长位置上轮岗本身是否正常不去多说;在一汽集团董事长位置上两年左右的整治成绩几何也暂且不提,只看徐平在长安的这两年,败的挺彻底。分合资和自主两块儿业务看。徐留平将长安带成了自主老大,把长安福特带成了增速最快的主流合资车企,但到了徐平手中短短两年光景,全没了。如果说长安PSA合资公司一直都是个累赘,最终被抛售是长安汽车的减负行为,那过去的两年,主要“利润奶牛”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的市场失守,就可看做是徐平治下长安汽车的“第一宗罪”。
2017年,长安福特虽然销量下滑了14%,但82.7万辆的销量成绩基本还能跻身主流合资品牌阵营。但到了2019年,市场表现连年腰斩之后,长安福特全年销量已经不足20万辆(18.4万辆),一个惨字已经不足以形容长安福特这两年的难。
长安内部情况不知道,但是从披露的财报来看,在毛利率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长安汽车的成本是前5大汽车厂中最高的(一汽,二汽未上市),如果扣除合资厂贡献的利润,长安汽车的利润为负。间接说明长安汽车管理水平不如其他汽车厂。因此,就算联手新品牌,只要管理层不换,也不会有太大起色。
当前汽车行业不景气,资本市场对之也较为犹豫,加上过剩的产能,国内所有的汽车品牌都不好过,长安汽车作为其中一员,存在着共性的“产能过剩”、“销量不振”、“库存报警”等现象,但确实还没到“***唱衰”的地步。
一、库存警报拉响
2019年5月份,汽车市场一片哀嚎,自主品牌更是首当其冲。从5月汽车批发销量来看,长安汽车依然是“自主三强”的一员,并且从其终端零售数据来看,长安汽车销售103474辆,库存压力得到明显好转。其中,CS75终端零售10309辆、CS55销售9537辆、逸动9652辆,这个数据已然不错了。这对7月1日应对国六标准的[_a***_]到来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二、产能过剩
近几年,资本市场被房地产套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尤其是2016底~2018年的这波“买房潮”对国内经济有着严重的打击。有钱人依然是有钱人,他们会选择BBA。而很多家庭只是城市的“蜗居者”,他们没有多余的闲钱来买车,即使有钱也会攒着以应对生活上的“捉襟见肘”,而这波人恰巧是国内自主品牌及低端合资品牌的粉丝、受众,所以国内自主、大众、福特等主攻20万下市场的汽车品牌惨遭打击。国内工厂纷纷闲置,更有甚者如众泰、海马等,已到“卖身求存”的地步。
在产能过剩这个时机,寻求资本市场青睐的“新造车势力”如绿驰等,无疑是双赢的。一是解决了新势力的造车资质,二是缓解了传统主机厂的运营压力。
三、转型改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品牌体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品牌体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ocusedhomeinspection.com/post/6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