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开的不多保养,汽车开的不多保养会怎么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开的不多保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汽车开的不多保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用车比较少,应当选用什么机油?
主要是看什么车型吧?
如果发动机是自然吸气的,那么用半合成或者是全合成机油都可以,区别只是,半合成的更换周期是每5000~7500公里,全合成机油可以每10000~15000更换一次;
如果是涡轮增压车型,建议使用全合成机油,以满足涡轮增压发动机那高温复杂的工作环境,换油周期也可以每10000~15000公里更换一次。
机油规格方面,大众车型适合使用5w-40的机油;本田地球梦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发动机适合使用0w-20规格的机油;其它车型一般使用5w-30的机油即可。
不管怎么样,都要全合成的,矿物油5000公里一换,全合成10000公里一换,价格其实都差不多了,用好的机油可以减少机械磨损,还多少可以省点油呢,所以还是用全合成的。你用车少,一年差不多10000公里,刚好可以一年一换。
汽车4万公里需要保养哪些?有什么建议?
直接上干货,4万公里也是接近于大保养的里程,需要进行6大方面的保养,车主切勿忽视:
1.机油和机滤保养
机油和机滤乃是车辆常规保养,每次保养时,这两项保养都是必须的,车主一定要及时更换。现在已经有相对明确的保养周期,全合成机油1年或1万公里,半合成机油半年或5000公里。
进气滤芯,一般是每次保养清理一次,2万公里更换一次,如果驾驶环境恶劣,进气滤芯过脏,需要酌情更换;空调滤芯没有明显的界定周期,车主可以根据使用频率进行界定,一般的更换周期大约是1~2万公里,如果空调出风口出现发霉的味道,可以考虑更换,毕竟空调内部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影响车主及乘客的驾驶环境。
3.发动机冷却液
发动机冷却液一般是4万公里或2年更换一次,冷却液主要用于冷却发动机,如果长时间不更换,冷却液流动性下降,冷却能力下降,发动机会出现过热现象。夏季开车,经常出现发动机开锅现象,原因就是冷却液更换不及时。
发动机火花塞根据材质的不同,更换周期也不一样,普通铜芯的火花塞使用周期大约是3万公里,贵金属材质的火花塞使用周期在6万公里以上,如果我们的车辆油耗有点儿高,可以考虑更换火花塞。
车主行驶4万公里,如果在城市路况驾驶,经常性踩刹车、松刹车,刹车片磨损较为剧烈,4万公里后,刹车片可能会磨损至下止点。新的刹车片厚度大约是15mm,如果磨损到1/3,厚度小于5mm,车主们应该及时更换。
刹车油一般的更换标准同样是4万公里,车主经常驾驶,刹车油中含有较多的水分,车主踩刹车时,刹车油温度提升,刹车油的水分蒸发为水蒸气,影响车辆刹车制动效果,严重者造成刹车失灵。
6.车辆轮胎
车辆轮胎更换周期为3~5年,行驶里程5万公里左右。轮胎都是由橡胶材质组成,车辆长时间行驶,橡胶会被磨损,如果磨损量超过下止点,车主应该及时更换;另外,轮胎长期在外暴晒,橡胶也会发生老化现象,轮胎表面会出现细微的裂纹,这样的轮胎,强度显著下滑,车主应该及时更换。
一个状态良好的车辆,三分靠开七分靠养,车辆行驶至4万公里,以上保养项目一定要做,即便是不需要更换,也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只有好好保养车辆,我们的爱车才会忠实地为车主服务。如果感兴趣,欢迎关注“汽车概况”!
汽车行驶4万公里是一个坎,需要好好的维护一下。
正常车型每5000公里或六个月必须进行更换。如果添加是全合成机油可以8000公里换一次,如果没达到5000公里的话可以晚半年去保养
2更换空调滤芯和空气滤芯
每20000公里需要更换空调滤清器空气滤芯,如果在天气气候不好,风沙大的地区要缩短一年更换一次。
以保养周期较短的日系车为例,每40000公里就需要做一次大保养。这时除了上述提到的部件之外,还需要更换,汽油滤芯清,全车制动液,如果是自动挡车型,还需要更换变速箱油,如果是后区车还需要更换差速器油。
4轮胎可以考虑更换,看黁损情况,
5电瓶
汽车的电瓶正常应该两年换一次,正常的车两年也就4万公里左右,如果不到4公里也要检查一下电瓶是否亏电。毕竟在在外车辆打不着火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汽车跑到4万公里时的保养十分重要。俗称二保。这时汽车正磨合出来了动力强劲。如果保养维护好了汽车会如虎添翼。
首先更换三滤。即机滤,空滤,汽滤。检查更换各种液油。如机油,防动液,刹车油,变速箱油,方向助力液,[_a***_]差速器油,玻璃水等。
还要查看是否需要更换电瓶,轮胎,备胎。配备好千斤顶,三角牌,灭火器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开的不多保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开的不多保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ocusedhomeinspection.com/post/36644.html